苏州北极星青年公益成长中心2014年度总结报告

苏州北极星公益成长中心

2014年度工作总结

 

在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公益园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伙伴机构、同仁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支持下,苏州北极星公益成长中心(下称“北极星中心”)从无到有,从零到一,走过了关键的初创第一年。

2014年,北极星中心紧紧围绕帮助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素养能力提升等机构使命和宗旨,从机构建设、内部治理到项目运营、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奋力建设,初步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  探索和建设

一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北极星中心在筹备和成立前后,无论是按规定履行登记手续,还是实际开展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工作,都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的政策法规要求。着眼于自身建设,制定了机构章程和理事会工作制度,明确了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并在工作开展中以机构章程为总纲,按照各项制度规范运行,建立了以理事会为管理核心、监事会为监管的治理架构组织结构。理事会是本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设有理事长一名,作为北极星中心的最高行政负责人;理事两名,分别负责项目管理和志愿者管理与组织等工作。理事会至少每二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如理事长认为必须时可临时召集会议。理事会全年共召开8次会议。设监事一人。监事对机构财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监督,并于年底检查一次,完全符合有关公益组织的财务纪律和法规要求。一年来,北极星中心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专家和学生各层面志愿者队伍比较稳定。

二是大力夯实理念使命认识。一个机构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立意高远预购以及其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北极星中心筹备阶段,除了业务探讨外,就开始对机构自身的宗旨、使命和愿景等立意层面进行探索。机构成立后,更是多次召集理事会议进行讨论交流,各理事甚至在会下也在琢磨机构的理念使命。经过长时间的思想碰撞和思考认识,梳理出了北极星的各项理念目标:北极星中心以“导航青年职业成长之路”为使命,以“普及职业规划理念、提升青年职业发展能力、探索职业素养教育创新”为宗旨通过系统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教育,促进青年自我认知和通用职业能力的提升。北极星中心一年的运行,正是朝着这样的理念使命去践行的。

三是努力强化机构制度建设。北极星中心20141月在苏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20143月签约入园,接受苏州公益园培育孵化。在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培训指导下,经过实践中的不断学习、思考和提炼,北极星中心进一步明晰了机构战略定位、发展规划和业务范围;同时,自觉按照等级社会组织标准规范内部建设、内部治理,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日常运行规范、有序。

四是积极履行机构使命职责。成立伊始,北极星中心在公益园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业务项目申报与项目运营,参与苏州市公益创投、公益500行等大型公益活动的申报。“我要好未来-经济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增能百人计划”成功获选苏州市第三届公益创投;“梦想行动派——寒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成长助力计划”获选苏州市首届公益500行。与此同时,继续深化“杉树计划”这一全国性青年公益项目在苏州地区的服务推广力度和深度。

目前机构长期固定服务经济困难家庭大学生近300人,一年内组织开展培训、教练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约800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初步形成了具有结构特色、可持续性的项目组合;拓宽了社会资源和外围支持;发展了与苏州高校、企业及其他公益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业务关系。项目规划化运作的经验不断增长。

五是认真做好团队内部管理。经过一年发展,北极星中心目前有全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5名,志愿者50名;团队合作意识确立,逐步形成专业、协调、高效的运行团队;员工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逐步按政策落实;志愿人员的招募、使用和管理等工作逐步摸索出一套方法和模式。

 

二、欠缺和不足

北极星中心成立时间不长,骨干成员特别是全职人员较少,法人治理有待健全,项目运作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丰富。

 

三、思考和展望

未来,北极星中心将按照机构使命宗旨,继续坚持依法运行、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法人治理、完善组织架构,努力增强内部治理和规范运行能力,以自身不断完善推进公众的认可度;根据业务范围,引进符合机构发展要求的专职人员,提升团队整体水准及其项目设计和运作能力;同时,积极完善和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准,形成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和服务特色,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欢迎大家踊跃打赏

打赏

暂无打赏

阅读次数    989

最新文章

展开

相关文章

展开